主页 > 以太坊钱包imtoken安装 > 重新创建比特币——其创建所基于的假设

重新创建比特币——其创建所基于的假设

以太坊钱包imtoken安装 2023-02-26 06:21:42

WHY 为什么写作:人的使命是创造

How怎么写:Recreation是用想象和直觉建立自己的解释系统,定位是结构,类比是用对方的经验建模,进化和讲故事让理解容易

WHAT 内容架构:交易是比特币的核心业务,群系统是交易核心业务的支撑

我将以一种讲述我自己经历的方式将这些假设联系起来。 我们走吧!

假设 1:人的使命是创造

工作这么多年,一直疲于应对,时常感到迷茫,总有一种发不出力的感觉。 曾经看到一本书《与上帝对话》,里面说作者可以和上帝对话。 作者问上帝:“你创造了人类,人类的使命是什么?” 上帝回答说:“创造”。 原来一个人最根本的使命就是创造,那我每天都在干什么呢? 这次阅读让我想起了我曾经有过的一次创作经历。

那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化学学不好,因为很多化学性质需要死记硬背。 有一次我问老师:为什么盐酸(HCL)溶于水,而硫酸(H2SO4)不溶于水? 老师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一种现象存在,没有人知道原因,我也想不起来,所以我必须建立一个解释系统来解释这些化学现象。 我想到的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从力学的角度构建一个解释系统。 化学中遇到一个现象,我就用猜想建立的那套解释体系来解释,并不断修正,最后打磨出几个低层次的假设,可以解释所有的化学现象。

因为这些潜在的假设都是基于我的猜想,为了避免别人说我胡编乱造,我先承认这些是谬论,所以我把这个解释系统命名为:谬误系统。 我不在乎它是否正确,我在乎的是它是否自洽。 只要它是自洽的,我就可以用它来解释和推论任何化学现象。

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创作的快感。 当然化学中btc,真正让我受益的是我从化学不及格变成了化学尖子生,甚至还拿过一次化学班第一名。 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处于创作过程中的感觉。 在我看来,人生最高境界的享受就是活在创造中。

没想到时隔多年,“再造比特币”让我体会到了当年构建谬论体系时的感觉。

假设2:重塑就是用想象力和直觉来构建你自己的解释系统

我一直有重新创建一个自洽系统的愿望,直到我遇到了 BitcoinSV。 那时,我读了作者黄素素翻译的《比特币现金实验深入分析》,顿时觉得天亮了。 这不是我梦寐以求的吗? 世界? BitcoinSV 太棒了,我当时想,我想在 BitcoinSV 上创造一些东西。 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声音,你为什么不重新创造比特币,站在中本聪的角度去思考和体验。 好主意,非常兴奋。 我开始反思,“再创作”的概念从何而来? 想起来,是出自王寅的《如何成为天才》一文,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如果你读过约翰纳什的传记《美丽心灵》,你会发现他与众不同。 纳什看书时,他只看封面和开头。 他明白书上的问题后,自己解决。 最终,他完全靠自己的“脑暴”创造了全书的内容。 纳什脑子里的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看书。 也就是说,他把整个研究领域看成是一系列的习题,就这样独立创造了现代数学的绝大部分! 边做边学,这是天才最重要的特征。 ]

[另一位天才理查德·费曼 (Richard Feynman) 也有类似的特征。 由于他脑子里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同一个名词在他脑子里的概念和其他人其实是大不相同的。 这种现象反映在他的自传《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这在他的一些演讲视频中也有所体现。 当你看费曼演讲时,有时你会发现他用错了专业术语,或者记不住叫什么,向听众确认发明这个概念的人不在场,然后说:“反正那家伙不在……就这么叫吧,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我之所以选择用文本而不是代码来构建一个简化的计算机系统,是因为我控制文本比控制代码更可行:更简单、更灵活、更容错。 《再造比特币》的写作就这样开始了。

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创作空间在哪里? 比特币系统在那里已经运行良好,还需要我填写什么?

我的创作空间是表象下的解释系统,就像盐酸溶于水是表象,盐酸为什么能溶于水的解释是我的创作空间。 比特币的技术实现是表象,为什么采用这个技术,为什么这个技术是这样设计的,这些原因都是我的创作空间。 因此,创作的重点是WHY而不是WHAT。

构建一个解释系统需要运用想象力和直觉,而不仅仅是知识和经验,否则就不能称为创造。

既然靠的是自己的猜想,那我就可以胡乱写了,因为想象是从里面来的,不是从外面来的,只要自洽就行。 这种猜想成为本书的独特风味。

解释系统的重点是自洽性,而不是“正确性”。 这就像牛顿的经典力学,不是“正确的”,而是有用的,不能否认牛顿创造的伟大。 因此,本书中的技术实现与现实世界中的比特币不一致,很多地方都进行了简化以表达技术设计的本质,即WHY。 所以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用一个虚构的故事来讲述为什么比特币是这样设计的。”

当然,我的解读体系肯定是主观的、片面的。 一个人的创造不会超出他对世界的理解。 我对世界的理解一定没有中本聪那么好,所以书中解释的比特币一定是现实世界比特币的一小部分。

假设 3:定位是结构性的

比特币的技术概念就像一颗一颗的珠子,解释系统就像一根线,贯穿所有的珠子。

定位就是不断调整各个概念的位置,然后用解释系统将它们联系起来,从而得到一个结构化的概念系统。 本书本质上是一个概念体系的载体。

当一些概念无法与其他概念相关联时,就需要引入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概念作为中间脚手架。 比如在引入 POW 机制时,伪造了一个单点时间戳作为临时解决方案。 这个时间戳是一个脚手架。 先让单点时间戳与现有系统关联,再让POW机制与时间戳关联,最后去掉单点时间戳。

假设 4:类比是对他人经验的建模

为什么要努力构建结构化的概念体系? 因为孤独的概念很难把握。 如果你想真正理解这个概念,你需要体验这个概念。 如果对一个概念没有感觉,可以用类比的方式来联想一个有经验的概念,这样就可以复用过去的经验。

费曼说了一个观点:一个概念,孩子能理解,你才能真正理解。

如果你真正理解了,你就会有一个体验模型。 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个体验模型传递给孩子。 那些专业术语孩子是听不懂的,只能用孩子已有的经验来类比。 将素材进行二次创作,构建出与大脑中的体验相似的体验模型。 可以说类比就是用对方的经验资料在对方的脑海中进行建模。

因此,书中充斥着各种类比,比如:生命系统、群体系统、拟人化节点等等。

假设 5:进化和讲故事使理解更容易

如何用线性词来表达一个三维结构化的概念系统? 我想到的方法是进化和讲故事。

时间是最自然的线性,让系统随时间进化,从一个最小系统开始,系统一点一点进化,技术概念一点一点加入,让三维系统变得更接近线性。 一旦接近线性存在,它就可以被故事承载。 此外,故事就像一层糖衣,让人更愿意阅读。

Evolutionary 的灵感来自于《How tomcat works》和《Coding Secrets》这本书。

讲故事的灵感来自《The Coder Turns Over》一书。

假设六:交易是比特币的核心业务

比特币的本质是什么,《深入剖析比特币现金实验》中有这么一段话:

[比特币是资本主义

比特币是资本主义在 21 世纪的实现。 美利坚合众国展示了一个新兴的经济超级大国如何从资本主义的实现中崛起,许多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证明自由放任和看不见的手等信念可以导致国家财富增长。 ]

[那些一直在谈论“白皮书说这个,白皮书说那个”或“白皮书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是 10 年前的”的人完全没有抓住重点。

比特币的发明者是亚当斯密。

比特币白皮书是关于资本主义如果通过算法实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这就是它的愿景。 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了]

如果比特币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协议的实现,那我就得看看经济学是怎么回事,所以我买了几本经济学书看。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经济理论的运作界面都关注交易的自由和公平。 比特币将这种操作界面数字化为计算机系统。

为了简化理解,我构建了一个极简水模型来解释3种典型的经济模型。

交易是水分子之间的摩擦。

1、气态水,贸易很自由,贸易很不公平化学中btc,社会很混乱,对应无政府主义。

2、液态水、自由贸易、公平贸易、社会稳定对应资本主义法治。

3、固体水,交易不自由,交易很公平,社会笨拙,对应计划经济。

可见,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是液态水的经济模型。 比特币就是用技术手段帮助法治资本主义更好地实现交易的自由和公平。 所以在我的定义中,比特币是一个交易系统。 比特币只有一项核心业务:交易。 而诚信、高效、稳定等只是定语,真正的主体是交易本身。

基于这样的假设,本书的开头构建了一个极其简单的网络交易系统,意在表达比特币的本质是一个交易系统。 一上来就可以跑,可以交易。 以下每一章都是完善交易的核心业务。 有两个改进方向,交易的自由和公平。

本书第一部分,为了让交易更加自由,去掉了账户模型,引入了非对称加密、公钥和私钥等技术概念。

为了让交易更加公平,解决非唯一交易语义带来的系统漏洞,引入了UTXO。

为了让交易更加自由,让交易不仅仅是转账,还有通用的计算能力,引入了交易脚本。 从此,交易的定义更加宽泛,交易可以模拟任何东西,所以比特币就是任何东西。

到目前为止,它一直纯粹是在改进交易本身,它一直在一个中心化的单机网络系统中发展。

为了更好地保证交易的自由和公平,系统必须向更加分布式的方向演进,这就引出了本书的第二部分:群系统。

假设七:集团系统是交易核心业务的支撑

正如克雷格博士的文章中提到的,比特币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对生物系统的模仿。 这是一种类比思维。

生物系统是复杂的系统,而复杂的系统是无法精确控制的。 这让我想起了凯文·凯利的《失控》一书。 全书讨论复杂系统,也可称为群系统。 《失控》越看越觉得是比特币预言。 失控写于 1990 年代。

类比群系统和生命系统,剩下的技术概念可以定位为:帮助比特币系统演化为群系统。

本书的第二部分从宏观角度介绍什么是组系统以及比特币的未来前景。

那么进入微观角度,为了让系统更加分布式,引入了一个P2P网络,

一旦系统变成分布式,就需要解决交易同步和账本同步机制的问题。

为了优化账本,引入了区块链的概念。

为了使网络更具弹性,引入了网络发现机制。

为了去除系统的最后一个单点,引入了工作量证明机制。

最后一章讨论了系统的自我强化机制:分叉的重组和分裂。

最终,比特币成为一个自治的集团系统,完美支撑了系统的核心业务“交易”。

至此,本书结束。 上一篇是关于比特币的生存,下一篇是关于比特币的发展。 主题包括:元网、SPV、代币化、应用等。

计算机系统的根本目的是模拟世界。 比特币最大限度地模拟了世界,因为世界被抽象到了极致,一切都是交易。 通过捕捉交易的本质,比特币可以在具体层面上模拟任何事物。 比特币在支持交易层面设计得非常完美,因为在支持层面,比特币借鉴了世界上最成功的系统:生命系统。

总的来说,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依靠直觉和猜测不断定位概念的过程。 最终,各种概念相互关联,整合成一个概念系统。 本书只是这个概念体系的一个载体。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 可见我的这些设想都是受到了别人的启发,所以希望今天的分享也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谢谢!